农作物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多种病虫害的侵袭,这些病虫害会影响作物的产量和品质。以下按作物类型分类,介绍主要的病虫害及其特点:
一、粮食作物主要病虫害
1. 水稻
病害:
稻瘟病:由真菌引起,可分为苗瘟、叶瘟、穗颈瘟等,其中穗颈瘟危害最大,会导致穗部腐烂、减产。潮湿多雨、通风不良的环境易发病。
纹枯病:真菌性病害,主要危害叶鞘和叶片,形成云纹状病斑,严重时导致植株倒伏。高密度种植、氮肥过多时易高发。
稻曲病:真菌侵染穗部,使谷粒变成墨绿色菌块,含有毒素,影响品质。抽穗期遇雨或湿度大时易发生。
虫害:
二化螟、三化螟:钻蛀茎秆,造成 “枯心苗”“白穗”,俗称 “钻心虫”。以幼虫越冬,春季化蛹羽化后产卵危害。
稻飞虱:包括褐飞虱、白背飞虱等,群集于稻株下部吸食汁液,还会传播病毒病,严重时导致 “冒穿”(植株倒伏枯死)。迁飞性强,受气候影响大。
稻纵卷叶螟:幼虫卷叶取食叶肉,形成 “卷叶苞”,影响光合作用。同样具有迁飞性,高温高湿利于其繁殖。
2. 小麦
病害:
条锈病、叶锈病、秆锈病:均为真菌性病害,分别在叶片、茎秆上形成铁锈状粉疱,导致叶片枯黄、植株早衰。条锈病流行性强,低温高湿易蔓延。
白粉病:真菌侵染后,叶片表面出现白色粉状物,后期变为灰白色,影响光合作用,导致千粒重下降。
赤霉病:真菌引起,主要危害穗部,导致穗腐,病粒含有毒素(如呕吐毒素),人畜食用后有害。开花期遇阴雨天气易爆发。
虫害:
蚜虫:如麦长管蚜、麦二叉蚜,吸食叶片和穗部汁液,还传播病毒病(如黄矮病)。
麦蜘蛛:包括麦圆蜘蛛和麦长腿蜘蛛,刺吸叶片汁液,使叶片发黄、卷曲,干旱时发生严重。
吸浆虫:幼虫钻入麦粒内吸食浆液,导致籽粒空瘪,是小麦毁灭性害虫之一,以幼虫在土壤中越冬。
3. 玉米
病害:
大斑病、小斑病:真菌性叶部病害,分别形成大型梭状斑和小型椭圆斑,导致叶片枯死,影响灌浆。高温高湿环境易发病。
茎基腐病:多种病菌引起,导致茎基部腐烂、植株倒伏,灌浆期至成熟期易发生,与土壤湿度大、连作有关。
锈病:叶片上产生黄褐色锈状孢子堆,后期叶片干枯,降低光合作用效率。
虫害:
玉米螟:幼虫钻蛀茎秆和果穗,造成茎秆折断、籽粒缺损,俗称 “玉米钻心虫”。
蚜虫:群集于心叶、雄穗处吸食汁液,分泌蜜露引发煤污病,影响植株生长。
地下害虫:如蛴螬(啃食根系)、地老虎(咬断幼苗茎基部)、金针虫(蛀食根茎),对苗期玉米危害大。
联系电话:
13153100676 微信同号